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07 17:51:0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9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


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指示精神,推动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做好双拥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 双拥模范城(县)是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等方面成绩突出,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并经过一定程序命名的先进典型,是当地党委、政府、驻军领导机关和全体军民共同的政治荣誉。

第四条 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把拥军优属与拥政爱民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提高部队战斗力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双拥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五条 双拥模范城(县)分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

第六条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命名范围:地级市(不含所辖县和代管市)、直辖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省级双拥模范城(县)的命名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第七条 命名双拥模范城(县)应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实行动态管理。

第八条 命名双拥模范城(县),应处理好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的数量关系。每次命名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各省、自治区推荐的县级行政区所占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推荐总数的百分之四十。

第九条 对在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双拥模范城(县)的标准

第十条 双拥模范城(县)的基本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地方党委、政府和驻军领导机关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具体的实施计划、完善的保障措施。坚持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等制度,双拥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双拥办实行军地合署办公,有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组织、协调和指导双拥工作有力,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二)宣传教育广泛深入。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为重要内容的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及部队教育规划,列入宣传、教育、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适应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设施,教育对象、时间、内容落实,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社会氛围浓厚。

(三)拥军工作扎实有效。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路子,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大力支持军事斗争准备,配合部队完成军事训练、战备执勤、科研试验等各项任务成效明显。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文化、法律拥军,协助军队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积极支援重点军事工程建设,军事设施保护完好。军供站正规化建设成效显著,应急保障能力强。支持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优惠政策配套,优质服务到位。

(四)拥政爱民成果显著。充分发挥军队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奋勇参加抢险救灾,在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斗争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市社区建设,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完成总部规定的义务劳动日,大力支援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护线路桥隧等重要设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作用突出。

(五)政策法规落到实处。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国防建设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法律、规定,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转业军官、复员干部、退役士兵、军队离退休干部、残疾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有关安置政策得到落实;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兵员数量质量得到保证;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及时落实并保证其生活水平与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现役军人、残疾退役军人、义务兵家属享受优待;加强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优抚事业单位建设,做到功能突出,作用明显。军队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军队各项法规纪律,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定期开展拥政爱民教育和群众纪律检查,做到文明执勤、依法办事,形象良好。

(六)双拥活动坚持经常。开展双拥活动以基层为重点,注重落实,讲求实效。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节日有走访,平时有活动。各项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具有时代特色和当地特点。健全各项制度,定期检查总结,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

(七)军民共建富有成效。军民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军人道德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等活动,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军(警)民联防联治活动经常开展,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八)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爱护军队,尊重军人,关心部队建设。部队尊重地方党委、政府,热爱人民,支持地方工作。军政军民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支持,亲如一家。军地地界清晰,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无重大军民纠纷。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申报和推荐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发生重大军民纠纷,在国家和省级双拥机构、公安部门记录在案,造成严重后果的;因优抚安置政策规定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双拥组织机构无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的。

第十二条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依据第十条的规定,提出每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评选命名的具体要求。
第三章 命名权限与程序

第十三条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由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名义命名。省级双拥模范城(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和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命名。

第十四条 省级双拥模范城(县)由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直辖市市辖区)党委、政府、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推荐(自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和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批准,同时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第十五条 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四年命名一次,除特殊情况外,应举行命名大会。具体命名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第十六条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四年命名一次,特殊情况可提前或延期。每次命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按有关规定择优推荐。被推荐单位应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和每届命名的具体要求,并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第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推荐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要严格标准,听取当地军地双方反映,征求所在大军区意见,并将推荐名单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进行为期十五天的公示。公示期满,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和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研究同意后,书面向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推荐。

第十八条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推荐命名的单位进行审核,提出初选意见,将初选名单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进行为期十五天的公示。公示期满,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办公会审议,提交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批准后,由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发布命名决定,并举行命名大会。

第十九条 对被命名的双拥模范城(县),授予奖匾,颁发荣誉证书。

第四章 命名后的管理

第二十条 双拥模范城(县)应以命名为新起点,坚持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方针,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绩。

第二十一条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应将年度双拥工作总结和下年度双拥工作计划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两年要对辖区内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进行一次检查考评,并将检查考评情况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作为下一届评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对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进行抽查,并视情通报抽查情况。

第二十四条 双拥模范城(县)的工作无新的进展或出现问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要给予批评帮助,并限期整改。

第二十五条 双拥模范城(县)出现政策法规不落实或重大军民纠纷等突出问题,应在及时纠正和妥善处理的同时,将情况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隐情不报或不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的,给予通报批评;严重影响军政军民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按命名权限撤销其“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收回奖匾和荣誉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被撤销“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的,取消其下一届参加双拥模范城(县)评比资格。经过认真整改,符合条件的,可重新参加以后的双拥模范城(县)评比。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2002年颁发的《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克罗地亚共和国政府1998、1999、2000年文化教育合作执行计划

中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克罗地亚共和国政府1998、1999、2000年文化教育合作执行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克罗地亚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双方”),本着发展两国人民之间在文化、教育、体育和新闻领域的友好关系的愿望,根据1993年6月7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克罗地亚共和国政府文化教育合作协定》,就1998、1999和2000年文化教育合作执行计划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双方支持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同克罗地亚科学院之间的直接合作。

                一、文化和艺术

                  第二条

  双方将支持互换高水平的艺术展览。展览内容和展期及随展人数将另行商定。

  1、克罗地亚共和国希望于1999年在北京和在华其它城市举办“克罗地亚现代版画展”。

  2、克罗地亚共和国希望于2000年在北京举办“克罗地亚雕塑一千年”展,该展将在另签合同的基础上付诸实施。

                  第三条

  在本计划有效期内,双方将互换一个艺术摄影展。

                  第四条

  在本计划有效期内:

  1、克罗地亚共和国将邀请中国美术家参加在里耶卡举办的每两年一届的国际绘画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将邀请克罗地亚美术家参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的相应的国际美术展。

  2、双方将互换一个艺术家代表团,为期一周。

                  第五条

  双方支持中克两国文物保护部门之间的直接合作。

  克罗地亚共和国文化部文保局希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在互换两国文物专家和交流两国文物现状信息方面建立合作。

  专家和访问期限将另行商定。

                  第六条

  1、克罗地亚共和国希望在本计划有效期内组织一个京剧团在克罗地亚境内演出;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9年邀请萨格勒布四重奏组访华。

                  第七条

  在本计划有效期内:

  1、克罗地亚共和国将于1999年邀请中国民间艺术团30人参加萨格勒布国际民间艺术节。

  2、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8年下半年邀请克罗地亚民间艺术团30人访问中国。

                  第八条

  在本计划有效期内:

  1、克罗地亚共和国将于2000年邀请中国木偶团20人参加萨格勒布国际木偶节。

  2、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邀请克罗地亚木偶团20人访问中国。

                  第九条

  克罗地亚共和国将邀请一个中国少儿艺术团参加什贝尼克国际儿童艺术节。访问时间和人数将另行商定。

                  第十条

  克罗地亚共和国在本计划有效期内将邀请一名中国民乐教授赴格罗日尼杨国际音乐青年文化中心为青年音乐工作者培训班讲课。

                  第十一条

  1999年双方将举办电影周和动画片周,以介绍对方国家的影片。

                  第十二条

  克罗地亚共和国希望在华举办萨格勒布“米罗斯拉夫·克尔莱扎”辞书出版社组织的“克罗地亚百科全书500周年”展览。由双方通过外交途径具体商定。

                  第十三条

  在本计划有效期内,双方将互换一个4人文学家代表团,为期10天。

                  第十四条

  在本计划有效期内:

  1、克罗地亚共和国将邀请一名中国文学家参加萨格勒布文学讨论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将邀请一名克罗地亚文学家参加在华举办的国际文学聚会。

                  第十五条

  双方将鼓励和支持出版汉克词典和克汉词典以及其它出版物,并为此互派3人的出版代表团,为期10天以内。

                  第十六条

  双方支持科学和文学专业翻译家的交流。访问人数和时间另行商定。

                  第十七条

  双方将支持互相翻译克罗地亚和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和其它作品。

                  第十八条

  克罗地亚共和国建议萨格勒布国际出版物常设展览机构与中国有关出版社继续合作。

                  第十九条

  双方支持两国国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进行直接合作,为此,在本计划有效期内,互换一个专家代表团为期一周。专家人数和访问日期另行商定。

                  第二十条

  双方支持两国博物馆、画廊和档案馆在直接商定的基础上就交换专家、出版物和文献进行合作。

                 第二十一条

  双方支持两国广播电台、电视台在直接商定的基础上就交换节目和专业人员进行合作。

                 第二十二条

  双方支持两国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进行合作。为此将探讨对国际项目共同参与和合作的可能性。

                  二、教育

                 第二十三条

  双方支持两国大学之间建立直接合作关系,特别是业已建立的合作关系。

  已建立直接合作关系的高等院校将根据各自的需要和可能交换学者,具体事宜将由这些学校自行商定。

                 第二十四条

  在本计划有效期内,双方每年互换两个奖学金名额,用于派遣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如一方需要增加奖学金名额,将通过外交途径另商。

                 第二十五条

  双方支持在对方高等院校学习对方的语言及文学。为此,双方将创造条件设立汉语和克罗地亚语教研室和中心。

  双方将根据各自的需要及经费情况,并根据对等原则,互换语言教师。具体事宜另商。

                 第二十六条

  双方将就有关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问题进一步加强工作。

                 第二十七条

  在本计划有效期内,双方将互换一个由三至名教育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到对方考察,具体事宜将通过外交途径另行商定。

                  三、体育

                 第二十八条

  双方支持体育领域的合作,具体事宜将由国家体育主管机构另行商定。

                  四、新闻

                 第二十九条

  双方将支持两国记协和通讯社在直接商定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和交流。

                 五、一般规定

                 第三十条

  互派代表团的规定:

  1、派遣国应将所派人员情况和访问要求至迟在派出前两个月通知接待国;

  2、接待国在接到通知后,应在四十天内就是否接待对方和接待日期向派遣国作出答复;

  3、派遣国在接到对方同意接待的通知后,应至迟在被派人员抵达前20天将确切的抵达日期、地点和所乘交通工具通知接待国;

                 第三十一条

  互派展览的主要规定:

  1、送展国至迟在展览开幕前四个月向接展国提供筹办展览所必须的资料(展出方案、说明文字、展品清单、展出面积、编写展品目录的材料、海报和其它宣传资料);

  2、送展国至迟在展览开幕前十四天将展品送交接展国;

  3、接展国将保证展品的安全。若发生展品丢失破损或毁坏等情况,接展国应向送展国提供有关损失的全部资料,并在向保险公司索赔时予以协助。提供破损情况的资料所需的一切费用由接展国负担;

  4、未经送展国同意,接展国不得修复破损的展品。

                 第三十二条

  互派留学人员的主要规定:

  1、派遣国至迟在每年五月一日前将留学人员名单及所需材料交接受国;接受国至迟在当年七月一日前将留学人员的安排结果通知派遣国;

  2、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期限按接受国学制规定安排,进修人员的专业进修期限为一年(不包括补习语言时间);

  3、大学生和研究生在开始专业学习前,必须掌握接受国语言,专业进修人员应基本掌握接受国语言。一些优秀专家经商接受国同意后,亦可使用英语为工作语言。接受国应为不懂接受国语言的大学生安排必要的语言培训。

                 第三十三条

  互换教员的主要规定:

  派遣国至迟于当年五月底前向接受国提交下一学年的教员名单;

  教员至少工作一个学年,有可能的话最多延长到两个学年。

                六、财务条款

                 第三十四条

  互派代表团和人员的财务规定:

  1、派遣国负担所派团组和人员至接待国首都的往返国际旅费和行李超重费;

  2、接待国负担对方代表团和人员的住宿、膳食、配备翻译、访问日程范围内的国内交通和文娱活动费、在发生急病或工伤事故时,提供必要的包括药品在内的免费医疗;发给零用费;

  3、在必要的情况下,接待国负担来访者的机场费。

                 第三十五条

  互派艺术团组的财务规定:

  1、派遣国负担艺术团组至接待国首都的往返国际旅费及道具、服装及乐器的往返运费;

  2、接待国负担对方团组的住宿、膳食(包餐,演出时提供点心和饮料)、配备翻译、交通费(如果是大团的话,届时应配备专车),为确保演出所需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的费用,发生急病或工伤事故时,提供必要的包括药品在内的免费医疗,发给零用费;

  3、在必要的情况下,接待国负担来访者的机场费。

                 第三十六条
  
  互派展览的财务规定:

  1、送展国负担将展品送至接展国首都的往返运费及保险费;

  2、接展国负担展品的国内运输费、展厅租用费、印制目录和海报的费用、宣传费和保证展出所必须的其它技术费用;

  3、随展人员的待遇按本计划第三十六条规定办理。

                 第三十七条

  互派留学人员(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的财务规定:

  派遣国负担奖学金生到达对方国家首都的往返国际旅费;而接受国负担其自首都至学习地点间的往返区间交通费。

  双方根据对待原则向在本国学习期间的奖学金生提供相应的生活费学费(含住宿、用膳、医疗保险、市内交通、零用费等)。

                 第三十八条

  互换教员的财务规定:
  
  双方保证提供本国教研室需要的专业书籍。

  派遣国负担教员到达对方国家首都的往返国际旅费;接受国负担其自首都至工作地点的往返交通费。

  双方免费为教员提供适当的住房。接受国负担取暖、水电和煤气的费用。

  双方还应保证:

  ——根据两国国家条例所确认的对在克或在华工作的外国教员所规定的工资数额提供工资;

  ——提供符合国家法规的医疗保险;

  ——提供市内交通费;

                 第三十九条

  本计划自双方呈上核准并经外交途径确认之日起生效,至2000年底有效。

                 第四十条

  本计划于1998年2月27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用中文、克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克罗地亚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刘忠德               博若·比什库皮奇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下发总局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条件及程序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下发总局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条件及程序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各厅、司、局,各有关直属单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结合《国家体育总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有关事宜的公告》,现下发总局5项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条件及程序,请遵照执行。

国家体育总局
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批准条件及程序 
一、审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1996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公布)
 二、审批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二)教练员应当具备相应资格;
 (三)射击场地应当符合《射击规则》要求,并由体育主管部门会同公安部门验收合格;
 (四)至少应当设置以下一类射击靶位,数量至少应当达到:气枪类靶位16个;50米小口径步枪、手枪类靶位10个;25米小口径手枪类靶位10个(两组速射靶);移动靶位1组;飞碟场地1组(双向、多向、双多向任选其一);
 (五)射击场必须具备公安部门验收合格的枪库和弹药库,枪弹库必须有专人24小时值班;
 (六)枪支弹药的购买、使用、保管等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有关规定;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审批单位
 省级体育主管部门
 四、申请材料
 (一)申请书。内容应当包括:申请单位名称和性质、开办射击运动的目的及拟开展项目、经费来源、场地情况(靶场和枪弹库)、从业人员情况、安全管理制度等。如有上级主管部门,还应当由其签署意见;
 (二)教练员资格证明;
 (三)法人身份证明;
 (四)射击场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五)公安部门出具的场地及枪弹库验收合格的证明。
 五、审批时限
 省级体育主管部门收到从事射击竞技运动单位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举办攀登山峰活动审批条件及程序 
一、攀登国内山峰
 (一)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国内登山管理办法》(2003年7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令第6号发布)
 (二)审批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发起的团队;
 2.成员至少3人,包括2名队员,另外有1名登山教练员或1名高山向导进行指导;
 3.队员应当参加过省级以上登山协会组织的登山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培训及体能训练;
 4.登山教练员或高山向导应当持有相应资格证书,1名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最多可以带领4名队员;
 5.所有成员须经二级以上医院身体检查合格,无障碍疾患;
 6.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防寒、通讯、生活、医疗等基本器材装备;
 7.成员中不得有外国人。
 (三)审批单位
 1.山峰所在地省级体育主管部门;
 2.山峰位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处的,审批单位为攀登一侧省级体育主管部门,该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向山峰交界处其他方省级体育主管部门通报。如山峰交界省级体育主管部门之间有争议的,由国家体育总局决定;
 3.山峰为7000米以上的,审批单位为国家体育总局。
 (四)申请时间
 1.攀登公布的山峰,申请者应当在活动实施前1个月提出申请;
 2.攀登未公布的山峰,申请者应当在活动实施前3个月提出申请;
 3.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申请者应当在活动实施前3个月提出申请。
 (五)申请材料
 1.申请书;
 2.发起单位法人资格证明复印件;
 3.登山团队成员名单及登山简历;
 4.登山团队登山教练员或高山向导资格证书复印件;
 5.登山计划书;
 6.装备清单。
 (六)审批时限
 体育主管部门收到攀登国内山峰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二、外国人来华登山
 (一)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外国人来华登山管理办法》(1991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1991年8月29日原国家体委令第16号发布)
 (二)审批条件
 1.必须是团队,派遣单位为所在国具有法人社团资格的登山组织;
 2.成员全部由外国人组成或由外国人和中国人联合组成;
 3.成员为1名队长、1名攀登队长和若干队员;
 4.外国登山团队必须由中方陪同人员(联络官)随同。联络官必须持有中国登山协会或省、自治区登山协会颁发的联络官证书,并由中国登山协会或所在省、自治区登山协会派遣。
 (三)审批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四)申请方式
 1.成员全部由外国人组成的团队,由该团队提出申请,或者由外国团队委托我国省、自治区登山协会代理申请事宜;
 2.成员由外国人和中国人组成的联合登山队,由中国团队提出申请。
 (五)申请时间
 至少为入境前一个月
 (六)申请材料
 1.团队名称、队长姓名及人数、所攀登山峰名称和高度及位置、攀登路线和攀登时间、队员登山简历;
 2.派遣单位及联络方式、紧急事件处理联络方式。
 (七)办理签证材料
 队员姓名(英文)、性别、出生年月、职业。
 (八)审批时限
 国家体育总局收到外国人来华登山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总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举办健身气功活动及设立站点审批条件及程序 
一、举办健身气功活动
 (一)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9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令第4号发布)
 (二)审批条件
 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必须是国家批准开展的健身气功项目;
 3.有与所开展活动相适应的场所;
 4.有必要的资金和符合标准的设施、器材;
 5.有经考核合格的辅导人员或专业管理人员;
 6.有活动所在地场所的管理者同意使用的证明;
 7.有相应的安全、卫生条件;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审批单位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按照相应管辖权限进行审批。举办参加人数在200人以上的健身气功活动,还须获得同级公安机关认可。
 (四)申请时间
 活动举办前15个工作日
 (五)申请材料
 1.申请书;
 2.活动方案。内容包括:举办者姓名、住址或名称、地址;活动地点;时间;人数;开展项目;辅导人员和管理人员情况等;
 3.举办者的身份证明;
 4.活动场所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5.辅导人员或专业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6.200人以上的活动须有公安机关认可的证明。
 (六)审批时限
 体育主管部门收到举办健身气功活动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的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二、设立健身气功站点
 (一)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第令412号发布)、《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9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令第4号发布)
 (二)审批条件
 1.必须是国家批准开展的健身气功项目;
 2.有与开展活动相适应、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并经所在地管理者同意使用;
 3.活动时间相对固定;
 4.负责人具有合法身份;
 5.辅导人员经考核合格;
 活动内容健康、科学,符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三)审批单位
 经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审批注册。
 (四)申请材料
 1.申请书。内容包括:负责人、开展的健身气功项目、经常参加活动的人数、辅导人员情况等;
 2.负责人身份证明;
 3.活动场所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4.辅导人员资格证明。
 (五)审批时限
 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收到设立健身气功站点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p><br

开办武术学校审批条件及程序 
一、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关于加强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管理的通知》(2000年7月27日公安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
 二、审批条件
 (一) 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或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二)办学宗旨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国家教育、体育方针,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武术专长的人才,为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四)武术教师应当具备武术教练员资格。武术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不能低于1:50;
 (五)具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武术教学、训练场馆和器材设施。武术训练室内场地人均不少于0.5平方米,室外场地不少于1000平方米;
 (六)具备与武术教学、训练相适应的辅助设施,如浴室、医务室等。
 三、审批单位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
 四、申请材料
 (一)申请书。内容包括:开办者的姓名、住址或名称、地址;学校名称;地点;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
 (二)武术教师资格证明;
 (三)开办者身份证明;
 (四)章程;
 (五)场所、校舍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五、审批时限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收到开办武术学校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p><br

开办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审批条件及程序 
一、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1999年2月4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
 二、审批条件
 (一)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或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二)办学宗旨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国家教育、体育方针,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体育专长的人才,为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体育专业教师应当具备相应教练员资格。体育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不能低于1:50;
 (四)具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体育教学、训练场馆和器材设施。体育训练室内场地人均不少于0.5平方米,室外场地不少于1000平方米;
 (五)具备与体育教学、训练相适应的辅助设施,如浴室、医务室等;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审批单位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
 四、申请材料
 (一)申请书。内容包括:开办者姓名、住址或者名称、地址;培养目标;办学规程;办学层次;学校地址;办学条件等。
 (二)体育教师资格证明;
 (三)开办者身份证明;
 (四)场所、校舍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五、审批时限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收到开办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的申请后,应当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