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绥化市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6-23 11:12:0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0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绥化市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

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民政府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绥化市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

绥政发〔2009〕2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绥化市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绥化市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部门依法监管”的原则。
  第二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各自的法定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承担相应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副职领导对分管工作中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负分管领导责任。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履行下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
  (一)领导责任。依法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适时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责任。建立健全市、县(市、区)及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监察队伍,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预防事故为中心,层层签订责任状,分解下达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考核奖惩体系,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范围。
(三)规划责任。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时安排、同时部署、同时考核、同时总结。
  (四)监督检查责任。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处理安全生产隐患;负责组织治理公共设施及安全生产责任单位不明确的生产安全隐患;依法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五)经费保障责任。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经费支出;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表彰奖励,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建设,以及应当由政府负责的公共安全隐患整治,支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等。
  (六)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责任。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机制,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队伍、区域性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基地,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和器材;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和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
  (七)事故调查处理责任。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的职责、程序和原则,组织或委托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并向社会公布事故处理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六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落实下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协调、指导和监督下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监督管理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及其他工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作业场所(煤矿作业场所除外)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行为;依法监督检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情况;依法对安全评价和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缴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高危行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受同级人民政府的委托组织生产安全事故调查。
  (二)公安部门负责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负责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公共安全管理;负责群众性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负责丢失、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查和追缴;负责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爆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负责打击非法生产、储存、运输民用爆炸物品和烟花爆竹行为;依法查处涉及安全生产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三)交通部门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和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在道路运输管理的法定职责范围内,依法严把道路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关,督促汽车客运站经营者履行营运客车出站安全检查职责,依法查处道路运输经营者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运输经营行为;负责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单位资质、从业人员资格和运输工具资格的监督管理;依法对公路、水运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参与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四)建设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依法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项目中的生产安全、供水安全、排水安全、抗震防灾安全等公共安全;负责城市燃气、供水、园林绿化、城市公共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物业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参与相关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五)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法查处无证开采、以探代采、越界开采等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负责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的防治。
  (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场内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负责对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
  (七)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重大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在项目核准、备案时,要求项目单位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督促项目单位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将安全设施建设内容纳入项目竣工验收程序,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八)工业经济部门负责督促工业企业、工业开发园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安全管理。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限制、淘汰企业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在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时,要求项目单位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督促项目单位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九)教育部门负责教育系统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本级管理的高等院校、直属事业单位、各类国民教育系列学校以及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十)科学技术部门负责将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纳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负责普及安全生产科学知识,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和有关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和有关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十一)行政监察机关负责对本地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情况进行监察。参与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对安全生产中的违纪违法人员以及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领导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进行纪律追究和行政问责。必要时,依法提出监察建议。
  (十二)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负责监督管理监狱、劳教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十三)财政部门负责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将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十四)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社会保险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伤害职工(含农民工)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十五)水利部门负责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防汛抗旱、农村电网改造和水利工程建设等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水利系统管理的城镇供水、城市防洪、地方水电站及其域网发配电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十六)农业部门依法对拖拉机等农用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负责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依法对渔业船舶水上作业安全实施监督检查;负责农村沼气的安全管理。
  (十七)林业部门负责森林防火工作,具体负责山区国有林场及平原林场森林防火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等工作。
  (十八)商务部门负责对外承包工程单位、对外投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业务指导,依法对外经贸行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十九)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机构和卫生学校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或参与食品、药品、疫情传染、职业卫生、放射源污染、生产安全等安全事故的医疗救护;组织或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
  (二十)环保部门负责放射性废物、废弃化学品、医疗废弃物的统一监督管理。依法对
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放射源生产、进出口、销售
、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置安全的统一监管;负责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处置和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二十一)广播电视部门负责组织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委员会确定的安全生产宣传任务,并将安全生产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内容;组织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重大宣传活动。
  (二十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取缔和打击非法生产经营企业或生产经营点,依法把好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办理安全前置审批的涉及公共安全的企业,或申请经营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经营单位的准入关。依法吊销经政府相关部门认定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生产经营单位的营业执照。
  (二十三)旅游部门负责旅游景区景点、度假区、旅游宾馆、旅行社、旅游车船、旅游项目设施的安全管理和节假日旅游安全工作。
  (二十四)气象部门负责气象设施、人工影响天气、防雷避雷、气象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发布和向有关部门报送火险气象等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专业气象预报等天气情况。
  (二十五)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
  第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执行和督促落实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作出的安全生产决定,协助上级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排查安全隐患,制止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置生产安全事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
  第八条 各级工会组织依法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提出保障安全生产的建议,参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监督对事故伤亡人员的赔偿,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 各级共青团组织负责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创建和评选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引导青年职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章 落实责任措施
  第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责任状签订和考核,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工作整改督办制度。对安全生产督查、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由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向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下达《整改指令书》。整改结束后,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验收,及时报告整改情况。
  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责任,为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单位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违法行为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情况应纳入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对其有关部门每年应当对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
  第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会议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政府常务会议,政府分管领导及各有关部门应当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分析本地、本部门安全生产形势,解决存在的问题,组织、协调治理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未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未完成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的,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县(市、区)年度内发生1次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且造成不良影响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不得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并按照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实施问责。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立即改正,并给予有关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通报批评或者责令做出书面检查:
(一)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议事协调工作制度的;
(二)每个季度内未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
(三)未建立健全本地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并组织考核奖惩,以及未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的;
(四)每个年度内未部署、督促有关部门、机构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
第十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有关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依法给予警告或者记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行政处分:
  (一)未建立职责明确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机构或者未确定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
  (二)未部署、督促有关部门、机构和下一级人民政府依法整治、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或者取缔非法生产经营单位的;
  (三)未按规定督促有关部门、机构和下一级人民政府落实重特大事故处理决定的;
  (四)未及时研究解决有关单位和个人报告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
第十八条 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辖区内易发生生产事故的场所和单位进行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监控和举报制度。对各类事故隐患进行普查、登记、分类、建档、评估,提出整治方案, 落实治理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对重大隐患排除前或排除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因没有落实整改或者整改不力导致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对有关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给予记过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存在重大隐患,超出其职责管辖范围的,应当立即向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的在上报市人民政府同时,应当依法立即采取包括责令停产、停业在内的紧急措施。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查处。
未立即向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或者未立即采取相应紧急措施导致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对有关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或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根据辖区内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经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署后,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
因未制定预案,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后影响应急救援抢险、救助,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据情节轻重,对有关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给予警告或者记过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重大隐患的,发现重大隐患没有及时下达停止生产或者停业整顿指令的,下达停产指令而没有监督整改的,对违背停产整顿指令而继续生产的煤矿没有及时提请有关人民政府关闭的,根据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对下级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在年度考核中,超过生产事故控制指标50%的,给予分管负责人通报批评,责令主要负责人做出书面检查;超过生产事故控制指标100%的,对分管负责人给予记大过的行政处分,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的行政处分;对一年内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县(市、区)人民政府没有在规定的时限及时做出关闭决定或者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关闭的,实行“一票否决”。
  第二十三条 负责行政审批的有关部门或者机构违反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对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
  (一)未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查,致使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取得批准的;
  (二)弄虚作假、勾结串通,致使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取得批准的;
  (三)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擅自从事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接到举报后未依法予以查封、取缔的;
(四)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未按规定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或者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未依法撤销原批准的。
第二十四条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
(一)批准向合法的生产经营单位或者经营者超量提供剧毒品、火工品等危险物品,造成后果的;
(二)批准向非法或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或者经营者,提供剧毒品、火工品等危险物品或者其他生产经营条件的。
第二十五条 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便利,违反规定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
(一)干预、插手安全生产装备、设备、设施采购或招标投标等活动的;
(二)干预、插手安全生产中介活动的;
(三)有其他干预、插手生产经营活动危及安全生产行为的。
  第二十六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加强对学生(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对违反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学校(幼儿园)隶属关系,对县(市、区)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
(一)以任何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的;
(二)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贮藏场所的;
(三)对经授权机构确认的D类危房不立即封存、拆除,并安排学生继续使用的;
(四)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乘坐不具备交通运输条件或者无驾驶证人员驾驶的车船以及安排学生超员乘坐车船的;
(五)学校对无能力处理的重大隐患,不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要求治理或者解决的。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组织大型群众集会活动时,必须制定严密的安全防范预案,并报公安、安全监管部门备案,落实安全措施,明确领导责任,保障群众安全。对组织不当造成重大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对活动组织者和有关人民政府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发生重大事故后,事故发生地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如实上报事故情况。对隐瞒不报、谎报的,根据情节轻重,对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 
第二十九条 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救助,有关部门必须服从救援指挥调度,参加或者配合救助,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认真做好善后工作,配合事故调查处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一)对事故处置组织不力,救助不及时,造成事故损失扩大的;
  (二)干涉、阻挠事故调查处理及行政责任追究的;
  (三)在救助过程中不配合、不服从指挥调度的;
  (四)对检举、揭发事故的单位或者个人打击报复的。
第三十条 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特大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改革农排电费收缴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岳政办发[2004]15号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改革农排电费收缴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屈原管理区,市直各单位:
为及时足额收缴农排电费,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农村社会稳定,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农排电费收缴办法逐步实施改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将农排电费从共同生产费用中单独分离出来,由乡镇人民政府委托农村供电所随同生活用电电费按月收取。

二、农排电费收缴标准以乡镇为单位确定。农户每月每亩农田依法应缴的农排电费,为该农户所在乡镇前三年应缴农排电费总额的年平均数与该乡镇受益计税农田面积的商,再除以12。具体收缴标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会同电力、水利部门逐户核定,并报当地物价部门备案。

三、农排电费收缴工作要确定专人负责,按照“实款收取、张榜公布、专项存储、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年终结算、以丰补歉”的原则进行收缴。财政、物价、审计、水利、电力等部门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排电费的监督管理,严禁将农排电费挪作他用。

四、改革农排电费收缴办法后,原有农排电费陈欠的乡镇,要与电力部门协商,提出解决陈欠的具体办法。已收缴但被挪用的农排电费,不得再向农户摊派收取。

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农排电费收缴办法改革的领导,先在有条件的乡镇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改革的具体方案需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报乡镇人大会议通过。在实施改革过程中不得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农排电价和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标准、增加农民负担和“搭车收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农排电费收缴办法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四年八月三日




广东省汕头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汕头市来料加工贸易征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广东省汕头市国家税务局


广东省汕头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汕头市来料加工贸易征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汕国税发〔2002〕164号

各区县(市)国家税务局,市局机关及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来料加工贸易货物及工缴费免征增值税、消费税政策,加强对来料加工贸易企业的税收管理,规范我市国税机关执行来料加工免税政策的管理程序,促进我市来料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市局制订了《汕头市来料加工贸易征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我市范围内落实来料加工贸易免税政策,规范执行来料加工免税政策的管理程序,是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全面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市局(流转税管理科)。

广东省汕头市国家税务局
二○○二年七月三十日


--------------------------------------------------------------------------------

汕头市来料加工贸易征免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国税发〔1994〕031号)和《关于加工贸易出口货物税收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国税发〔1998〕203号)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范围内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以下简称“出口企业”)从事来料加工贸易,符合来料加工免税规定,按本办法规定办理“来料加工贸易暂免税证明”(以下简称“暂免税证明”)和“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以下简称“免税证明”)的,免征加工或委托加工货物及其工缴费的增值税、消费税。
  本条所称“出口企业”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并在我市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退税登记的有对外签订来料加工贸易合同(以下简称“来料加工合同”)的各类进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经批准获得来料加工经营许可的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具体包括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国内生产企业以及各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
  本条所称“暂免税证明”是指签订来料加工合同的出口企业在进口第一批免税原材料、零部件(以下简称“料件”)后,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的来料加工贸易备案手续,凭此手续暂免征该合同项下货物及其工缴费的增值税、消费税。
  第三条 出口企业从事来料加工贸易,应当在执行来料加工合同免税进口第一批料件后10个工作日内,凭以下资料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税政部门申请办理暂免税证明:
  1、 海关核签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
  2、 外经贸主管部门签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
  3、 出口企业与外商签订的来料加工合同;
  4、 出口企业与加工企业签订的委托加工合同;
  5、 第一批进料的进口报关单;
  6、 出口企业申请暂免税的书面报告;
  7、 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它资料。
  本条所称“加工企业”是指在来料加工贸易中,接受出口企业委托(或代理),负责对进口料件进行加工或装配,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以及由出口企业设立的虽不具备法人资格,但实行独立核算并已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工厂。
  上述第4项规定的委托加工合同,如系出口企业自行加工或与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加工企业共同对外签约开展来料加工业务的,可免于提供。
  第四条 出口企业申请办理暂免税证明资料齐全的,受理申请的税务机关税政部门应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暂免税证明交出口企业。
出口企业代理对外签约或委托加工企业加工的,出口企业应将暂免税证明传递给加工企业。
  第五条 加工企业或自行加工的出口企业应在开始执行来料加工合同的次月10日内,凭下列资料向其主管税务机关征税部门办理申报来料加工暂免税备案:
  1、 来料加工贸易暂免税证明;
  2、 《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和《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
  3、 来料加工合同或委托加工合同;
  4、 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它资料。
  第六条 加工企业向出口企业收取加工费,必须向出口企业开具工业加工修理修配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填开发票时,应注明所加工的货物名称、数量、加工费金额,并在备注栏中注明暂免税证明编号。
  出口企业向外商收取工缴费,应当开具出口商品发票。
  第七条 自行加工的出口企业、加工企业在每月的增值税、消费税纳税申报时,同时填报来料加工申报明细表。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免税货物”栏中申报暂免税加工费;小规模纳税人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栏中单独申报暂免税加工费。
  第八条 税务机关征税部门应根据加工企业、自行加工的出口企业申报的暂免税证明以及来料加工申报明细表设置“来料加工台帐”,登记企业来料加工合同执行和暂免税及免税情况。
  第九条 来料加工合同执行完毕后,到海关办理来料加工合同销案手续前,出口企业应当填写“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申请表”,凭以下资料到其主管税务机关税政部门申请办理来料加工合同核销清算手续:
  1、 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申请表;
  2、 加工贸易合同销案表;
  3、 海关核签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
  4、 免税料件的进口货物报关单;
  5、 来料加工复出口的出口货物报关单;
  6、 工业加工修理修配发票发票联;
  7、 出口商品发票;
  8、 外汇管理部门已核签的银行收汇凭证;
  9、 财务上对该出口货物作收入记载的帐簿记录;
  10、 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它资料。
  出口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上述资料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出具免税证明。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出具免税证明后,由税政部门将免税证明传递给征税部门办理来料加工台帐比销登记。
  出口企业与加工企业不属同一主管税务机关管辖的,出口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免税证明传递给加工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来料加工台帐比销登记。
  第十一条 经审核同意出具免税证明的,税务机关在出口企业加工贸易合同销案表上签署“同意申报销案”的意见。
  第十二条 来料加工合同在海关销案后,出口企业应当将海关核签的来料加工合同销案表报其主管税务机关税政部门备案。
  海关不同意核销来料加工合同的,税务机关应会同海关依法补征已免税货物及工缴费的增值税、消费税,并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 来料加工合同经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发生变更的,出口企业应当向税务机关重新办理来料加工合同暂免税证明。
  第十四条 出口企业应当在合同执行完毕1个月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来料加工核销清算手续。未按规定期限办理来料加工核销清算手续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逾期未核销的,出口企业主管税务机关除对该出口企业暂停办理新的来料加工暂免税证明外,应会同海关和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及时予以补税和处罚。
  第十五条 出口企业、加工企业应当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建帐建册,进行独立核算。出口企业、加工企业兼营其它应税销售业务的,应当与来料加工业务分开核算,未单独核算销售额的,不得享受免税。
  出口企业应当准确核算来料加工进口、出口料件数量、收取的工缴费结汇数、支付给受托加工企业的加工费、收取的来料加工贸易手续费;加工企业应当准确核算收到的进口料件数量、发出的出口货物的数量、收取的加工费金额。购进国内辅助料件的,应当取得合法凭证。
  第十六条  各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应当加强对承接来料加工业务的加工企业的监督、辅导,督促加工企业完善帐务,使加工企业准确核算进口料件数量、发出的出口货物的数量、收取的加工费金额。
  第十七条  出口企业和加工企业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应按本办法规定程序办理免税证明。对未按法定程序承接来料加工业务且无法证实所加工货物来源的,税务机关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核定其货物的销售价格,全额征收增值税、消费税。
  第十八条  经外贸、海关部门批准,来料加工剩余料件及制成品用于国内销售,应当征收增值税、消费税。
  第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加工费金额"为含税金额。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主管税务机关"是指我市各区县(市)级负责税收征收管理的国家税务局及汕头市国家税务局直属征收分局、涉外税收管理分局。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未尽事宜,按现行规定执行。